
重磅改革:无人机被归类为“弹药”并下放采购权限
五角大楼正式宣布将小型无人机视为弹药,标志着一场迟来却意义深远的转型。在一场备受关注的政策发布活动中,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通过视频演示新政策:一架1类无人机将官方备忘录直接送达其办公桌。这份名为《释放美国军用无人机优势》的文件,标志着美军对小型无人系统定位的根本性调整。其核心变化包括两项关键内容:一是将1类和2类小型无人机归类为“消耗品”;二是授权O-6级指挥官直接负责此类装备的采购与指挥使用。
此次改革使无人机在物资管理与作战分配中的定位更贴近弹药,而非传统认知中的飞行平台,未来可像手榴弹一样直接发放至一线作战单位。五角大楼明确强调,小型无人机“应当具备价格低廉、可快速替换的特性,并按消耗性物资进行核算”,以此打破过去“高成本、重审批、低灵活性”的部署困境。
政策背景:乌克兰战争经验加速决策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强调,乌克兰战争的实战经验显著加速了美军对无人机军事价值的认知迭代。他在备忘录中明确指出:“无人机是这一代人最大的战场创新”。俄乌冲突中,自杀式无人机与小型武装商用无人机的大规模应用,直观展现了低成本系统对高价值目标形成的非对称威胁,这一现实促使美军反思现有机制的滞后性。赫格塞斯直言,美军过去在无人机领域的发展被繁文缛节严重阻碍,面对战场形态的快速变化,必须通过政策革新打破制度壁垒,才能在低成本、高消耗的无人机作战趋势中迎头赶上。
此次五角大楼发布的备忘录,在政策层面得到特朗普政府的前期铺垫——其核心内容部分源于特朗普6月签署的《释放美国无人机优势》行政令。该行政令的核心目标之一,正是推动美国本土无人机产业的军地融合发展,为无人系统的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应用提供政策支撑,而此次无人机弹药化改革,正是这一政策方向的具体落地体现。
三大战略方向:采购转型、技术跃迁、实战训练
文件明确提出三大核心方向:夯实国产制造基础、推进技术跃迁、重构实战训练体系。第一,美军将批准数百种国产无人机产品入库,依托私营资本扩大本土产能。第二,计划快速部署由美国AI专家和工程师开发的低成本平台,实现技术与流程的双重跃迁。第三,改革训练机制以强化实战化运用,要求高级指挥官破除传统官僚惰性,将实战需求深度融入训练与部署全流程。
具体变化:采办权限下放,适航标准放宽,测试机制重构
小型无人机将彻底摆脱传统军规束缚,研发与采办流程大幅简化。O-6级指挥官拥有直接操作、采办与测试无人机的权限:可授权操作员资质、采购实验性或商用产品、组织闭环测试,并在受控环境中部署具备非致命自主功能的小型无人机。政策同时强调,所有此类系统必须与国防部网络实现物理隔离,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配套举措:加快训练靶场建设,扩大空域与频谱授权
五角大楼计划在全国推进多功能无人机靶场建设,同步简化空域审批流程。政策附件明确要求各军种与联邦航空管理局深化协作,取消空域使用中的不合理限制,扩大频谱资源授权,并建立涵盖水域在内的多样化训练区域。所有受限空域管理单位需配合开放训练空域与设施,支持无人机与有人系统共用场地、实弹射击及蜂群战术演练等综合训练科目开展。文件进一步划定时间节点:2027年前,所有主要训练活动必须强制纳入无人机元素;到2026年底,每个班都将配备低成本、可消耗无人机,尤其是印太地区的作战部队。这一要求旨在确保无人机能力与作战单元的深度绑定,加速战术落地节奏。
组织与制度调整:组建实验部队与专项项目办公室
各军种将同步推进两项核心举措:组建现役实验部队与设立独立无人机项目办公室。美军明确划定时间节点:2025年9月前完成现役人员构成的实验单位组建;2026年前推动联合部队全面列装小型无人机,且优先部署至印太司令部。文件同时要求各军种在60天内完成专项审查,明确现有项目中哪些可被更高效、更具杀伤力的无人机替代。政策附件中一句标志性表述凸显改革决心:小型无人机是关键的作战倍增器,必须与主战武器系统等量齐观。这一论断直指无人系统的定位升级——不仅是战术辅助工具,更被提升至与主战装备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组织与制度调整提供了核心依据。
现实挑战:工业基础与供应链仍是短板
尽管政策推进节奏加快,美军仍面临两大核心短板:产能落后与供应链依赖。当前乌克兰战场无人机年产量预计达300万架,这一规模反衬出美军在小型消耗性无人机列装上的显著差距,尤其是低成本平台的生产能力存在明显缺口。更关键的是,全球小型无人机市场仍由中国主导,这一格局对美军供应链安全构成潜在风险。旨在快速部署数千架低成本平台的“复制者”计划虽已启动,但整体落地速度仍需提速,才能匹配战场对“高消耗、快补充”的实战需求。
军种态度转向积极,海军陆战队率先突破
各军种对无人机改革的态度已发生显著转变,其中海军陆战队的推进最为坚决。其明确提出核心目标:实现每名士兵携带可致命小型智能弹药。海军陆战队训练与教育司令部的沃森中将与伍德沃思少将强调,未来单兵需具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甚至要能携带制导手榴弹实施战场杀伤,这一表态标志着无人机与智能弹药正从辅助装备向单兵核心战力转化。
改革方向明确,执行成败待观察
五角大楼的新政策已为无人系统发展划定清晰路径,但从纸面到实战的落地效果,仍取决于两大变量:一是能否打破旧体制的惯性阻力,二是本土产业链能否快速激活能动性。在潜在对华冲突的战略压力与乌克兰战场经验的现实倒逼下,美军无人机改革已进入“只许成功”的关键阶段——工业基础的补强速度、军种协同的深度,将最终决定这场转型的成败。
来源:The War Zone|日期:2025年7月10日